(1)当前我国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概况。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增长。GDP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长,GDP总值占据了世界第三:GDP的年增长率跃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05年,我国GDP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是5%,在2010年就达到了惊人的9.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众多区域采用的依然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可以得知,煤炭占据了我国能源结构的75%,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仅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25%。全国的垃圾年生产量达到8亿吨,并且以每年8%的速度高速增长。此外,由于不注意保护和过度采伐,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其流失的面积在我国国土面积中占据的比例高达16.7%,每年的水土流失总面积高达46亿吨,给我国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当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8%,尤其是几种主要的自然资源,其人均占有水平是世界人均占有率的30%一50%。
(2)区域经济与要素聚集的互动机理关系。要素聚集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素聚集是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要素分布的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要素聚集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也要关注要素聚集的效应,合理控制要素聚集的规模和程度,合理的要素聚集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协调,也能够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进而优化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提高当地区域经济的经济总量。
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有助于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形成良好的聚集环境,为要素聚集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但区域经济的增长力度不能够超过当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要素聚集进行合理的引导,放弃传统的“先开发后治理”的原则,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要素集聚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环境约束下的要素集聚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要素集聚能够对区域经济增长发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动力。要素集聚也会造成部分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超出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而对环境产生破坏,也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众多区域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环境约束下的要素集聚对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从区域产业布局和引导各个
静态混合器企业、厂商、社会组织和民众等方面进行的。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型的,导致我国的绝大多数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率低下,不仅产品层次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低下,而且经济产业链的附加值较低,产业链较短,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不仅依靠大量的资源和人力,也要求必须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成本纳入经济体系中去。此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须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和内生增长机制的作用,采用合理的方式将经济发展内部诸多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日益提高的科学技术手段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合理高效的要素集聚。一方面环境约束下的要素集聚能够促使区域内的某些产业实现专业分工,促使某些
静态混合器企业在空间上形成规模优势,带动新的生产要素不断流人本区域。分工和专业化主要是通过经济的溢出效应实现的,这也是要素聚集效应的本质所在。另方面要素集聚能够促使更多的静态混合器企业、厂商、社会团体和民众聚集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率,降低静态混合器企业经济成本,最大程度上发挥要素集聚的作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也能够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提高_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低能耗、低成本和高利用率的绿色经济,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合而言,随着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得人心,要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环境约束下的要素集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提高要素集聚的效率,形成要素集聚的效应,实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小喷射器企业经营管理对策